WHAT'S NEW?
Loading...

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 X 神經回饋 - 治療心靈的傷,神經看得見


在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初階訓練後,延伸閱讀<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>看到了神經回饋的介紹。對於調節大腦,處理記憶的這兩種方法,感到很有興趣。也開啟了想要連結,EMDR與神經回饋於臨床工作中的想法。 

腦波在長期創傷後壓力症的反應 
案主多在這兩個部分比較難達到訓練目標。有注意到當下緊張、焦慮的狀態,多表現在22-36hz較高。2-6hz則在感覺比較疲倦,合併有些腸胃不適、疼痛身體症狀的案主身上。而10-13hz則比較沒有看到太大的困難(也有可能目前才初步幾位診友,剛好都沒有遇到)。 反而李醫師自己在測試機器時,發覺自己這個部分比較明顯,不知道是否跟上次在東吳大學體驗靜專心(專注力的腦神經回饋),助教提到腦波跟注意力不集中者很相似有關。 

機器是學習工具 
有伙伴提到是否有一些特別的引導語,來協助案主。有嘗試過請案主就注意看看,當影片會動的時候,就是腦波楚於我們期待訓練的範圍,不過效果似乎不佳。也有說明這要訓練的部分,可能代表的意思,不過從認知的理解,到實際腦波的表現,還是有段差距。 

需搭配諮商技巧,引導案主放鬆  
剛好有請對於神經回饋有興趣的精神科邱韻芝醫師,一起來體驗看看。她分享關於放鬆與打哈欠的身心連結。與Shapiro 四大元素放鬆練習中,與分泌口水、吞嚥來協助放鬆有點類似。就嘗試請案主在過程中,可以搭配一些放鬆的技巧,看看腦部即時的反應。工作坊中體驗的夥伴,也試著自己的呼吸調節,也看到一些即時的回饋。 

知道方法,才剛開始 
除了參考范德寇醫師的方法,做創傷後壓力症的神經回饋練習。也帶了另外一套,Melomind,由法國腦神經科學家開發,作為日常生活放鬆練習可以用的腦波耳機。心理師夥伴分享練習過程,試著引導自己往正向記憶、內在資源、安全地隨著想法、感覺,腦波快速變化。在記憶往正向連結時,出現比較放鬆的反應,但是接下來想到要長途開車,放鬆程度立刻減少。即使熟習身心調節技巧的夥伴,都還是注意到快速的狀態改變。可見知道方法,才剛開始,還需要每天練習,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。 

解離部分,要關注的重點 
老師提醒,解離症案主,可能在不同部分出現時,可觀察是否有不同的腦波狀態。我想這是很重要的提醒,可能不同的內在小孩出現時,各自的狀態不同,有各自的容納之窗。可能在練習上,要注意各別的情況來做調整。 

裝備自己,一同成長 
在學習EMDR過程中,逐漸接觸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、解離。在遇到案主帶來的挑戰和需求,讓我們尋找、學習方法,期待透過更多的裝備,可以和案主一起成長。神經回饋,可能是其中一項學習工具,協助我們和案主一同成長。 

參考資料: 
  1.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Neurofeedback For Chronic PTSD(2016) PLOS one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