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AT'S NEW?
Loading...

終結孤獨寂寞



寂寞,有時候會出現在診間,從診友口中娓娓道來,屬於他/她的寂寞。直到最近在閱讀創傷的書籍,對於寂寞的概念,跟如何與我們的寂寞相處,我才有比較清楚的認識。


孤獨與寂寞有所不同


孤獨(isolation):自己一個人,與其他人分隔開來
寂寞(lonliness): 當需要其他人來關心或支持時,你卻獨自一個人的感覺,可能會引起恐慌。這種對於獨自一人時,所感到的空虛,可能會造成我們傷害自己的一些情況,像是有診友就會用酒精來填補,好渡過這段難熬的時間。

也有時候,即時有朋友和家人,仍然阻止不了寂寞的感覺。不安全感,就橫跨在親友和我們之間,讓我們感受不到歸屬感,就好像是局外人一樣。把我們跟親友的距離越拉越遠,深深陷入一個人的孤獨。

了解孤獨

可能沒有來由的不安全感,不但影響了現時我們的關係。甚至,可能從我們過往的人際經驗中,就可以發現它的存在。特別是當我們,從照顧我們長大的養育者身上,感受到的是忽略,甚至是拒絕時。被拋棄、被背叛的感覺,可能就逐漸增長,影響了我們後續人生階段,可能在學校與老師同學,可能在感情生活與另一半,甚至在職場與同事互動,會感受到疏離,好像要建立一個穩固的關係,是困難的事情。

也有的時候,孤獨是我們自己的選擇。有時候我們會想要自己一個人,專心閱讀,作些有生產力的活動。像是讀書這件事,有的診友適合自己一個人,坐在安靜的書桌前念書,效率最好。也有人享受,偶爾自己一個人的旅行,想要一個時間,讓自己與自己獨處充電,不用管其他人。

寂寞背後可能的想法

很難去相信別人”
如果有人了解真實的我,是什麼樣子,他們會討厭我”
對於<真實的自己被發現>,感覺到害怕和羞愧,這樣的情緒可能讓人無法動彈,尤其是如果認為自己不夠好,有一些秘密見不得人。這些想法和情緒,進一步,強化了想要獨自一個人,不想要與人連結的力道。

許多解離症的診友,常常會預期,其他人總有一天,會背棄他們,會讓他們傷心難過。有時候,會遇到其中的交替人格部分,不斷的在耳邊,提醒自己,過往的親友,都離開了,交往過的男女朋友,都分手了。未來的新朋友,現在的伴侶,都有一天會離開。與其冒著風險,再度經歷分別時的傷心難過,還不如現在,就回到自己一個人,孤獨的洞穴裡,至少,在那裡,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。

這些交替人格部分,有的還困在過往的時間裡,以為現在的自己,還是當年那個被疏於照顧的孩子。時間,在這些人格部份身上,好像靜止了,在他們眼中,看出來的自己,可能不是已經長大成人的自己,而是當年那副小小的身軀。也有些部分,有意識到時間的經過,不過心理,對於當年際遇的苦楚,仍然沒有隨著時間沖刷,而逐漸淡去。強烈的情緒,有時候讓本來以為,對於這些過去,早以不在意的診友,發現原來過去沒有真的過去,仍有強烈的情緒藏在心裡。

也有的診友,童年時,每天下課,就得回到家裡,或是回到爸媽工作的地方,在那裡靜靜的等待爸媽下班。在那些地方,陪伴他們的,只有孤獨,而沒有其他孩子所體驗到的,快樂的童年。在長大進入大學,進入社會時,常常會不知道,該怎麼與人相處。人際界線的掌握,是困難的課題,過猶不及,是常出現的循環。有時候在孤獨久了,終於對朋友敞開心房,有時候門一下開的太大,毫不設防,反而在人際關係中,失去了自己,好像都是為了朋友而活。

面對寂寞,我們該注意什麼

  •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是好好想一下,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。有走出寂寞的診友跟我分享,聽治療師的建議,半信半疑之下開始記錄每天的情緒,發現自己的寂寞,與自己從小,因為名子比較特別,常常被人嘲笑有關。這樣的感覺來襲,讓他對於參與志工,樂齡生活課程前,都會有點猶豫,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拿他的名子作文章。發現了這個關鍵點,他試著踏出一小步,從一周一次的課程參加看看。驚喜的發現,會參加樂齡課程的長者,多半是抱著想要多學習,多與人接觸的正向能量。原先的擔心害怕一掃而空,逐漸的,周一到周六,都安排了課程、志工,沒有時間可以留給寂寞。
  • 如果是解離症的診友,可以邀請舉行內在的會議,邀請所有部份來參加。聽聽看,不同部份對於孤單、寂寞的經驗,以及他們如何來應對。要注意,有的部份可能習慣讓自己留在孤單寂寞之中,也有的部份可能渴望與人連結,彼此之間可能存在衝突和矛盾。可以聆聽看看,彼此的需求、感覺和想法。可能有一些共同之處,譬如可能所有的部份,都不想要感覺到害怕和寂寞。接下來可能以同理、接納的方式,促進不同部分之間的合作,來解決衝突。
  • 注意到哪些情況下,可能會想要獨處。可能是在有很大的壓力時,或是想要避免與人衝突的情況下,還是當自己感覺好像生病人不舒服。是否有一些其他可以採納的替代選擇? 像是主動告訴朋友最近自己壓力很大吃不下,僅量約我們出來吃飯。或是告訴朋友自己最近生病了,需要幫忙。或者在衝突中,保守好自己的心思意念,有信心的來面對、處理衝突。
  • 注意在獨處時,自己和其他交替人格部份,可能會感受到的情緒,例如恐慌、寂寞、麻木...。以及身體的感受,像是緊繃、身體沒有力量、躁動...。以及如果在這個情況下,想要找其他人陪伴時,你心中預期會有的情況是怎麼樣的。以及如果找不到人時,可能會預期發生什麼樣的情形。

建立連結,終結寂寞

  • 從穩住自己,讓自己能夠安於當下開始。讓自己開始能夠於身邊的環境有所連結,走一走,看看窗外的景物,聽聽外面的聲音。(像是診所對面,就是小學,李醫師常常抬頭看看,放學時刻等在外面的家長和孩子。)
  • 有些診友發現,提到家裡的狗狗貓貓,都會有股溫暖的感覺。不論是會等著主人回家,或者是晚上會跳上床一起共眠,與毛小孩的點點滴滴,常常都有撫慰人心的作用,由其在幾位人際關係受到創傷的診友,牠們扮演了相當重要陪伴、支持的角色。
  • 如果有自己的宗教信仰,或者是靈性上的歸屬。可以透過禱告、冥想,與上帝或是宇宙來做連結。
  • 最後,當我們越常與內在的各個部份連結,越能夠接納自己的所有部分,當我們要於他人建立連結時,那些原本阻礙我們的力量將越來越少。甚至在一個人獨處時,我們也可以好好的享受自己一個人(或者與內在兄弟姊妹一起)的時光。

參考資料:
Coping with Trauma-Related Dissociation by Suzette Boon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